Page 91 - 長庚科技大學 台灣營養學會 第51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
P. 91
「飲食指南」融入健康永續原則?從實證到實踐
潘文涵
地球暖化不但造成地球生活環境惡化,也影響糧食生產,影響食安。
糧食生產之碳排不容忽視,若能以減碳方式提供人類健康食物,豈不一
舉兩得?健康永續飲食是一個同時考慮到健康營養以及地球永續的飲食
方式,實證研究結果已見證大自然之奇妙,證實促進健康和環境永續食
相當一致。數據顯示,這種飲食模式強調「多植物性、少動物性,多全
食物、少超級加工食品的攝取,亦即多食用蔬果、全穀、堅果和豆類,
謹慎選擇動物性食物,限縮紅肉以及避免超加工食品。不僅能降低慢性
疾病(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癌症、衰弱、失智)的風險,確保糧食
安全,還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、土地資源的浪費。吾將檢視在台灣的飲
食文化與地理經濟條件下,如何將永續健康飲食的概念完全落實在台灣,
在能為地球永續、糧食安全盡一份力的前提下,確保台灣人的健康飲食、
生活品質、與健康長壽。台灣飲食指南,同樣強調植物為主的飲食,除
了強調五蔬果、適量的全穀雜糧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植物用油、
針對蛋白質豐富食物類提出豆魚蛋肉的優先順序,以及建議多粗食少加
工;這些都和永續健康飲食不謀而合,唯奶類的建議量(每天 1-2 杯)不
但大幅超過國人的實際攝取量(約一天半杯),也超過 EAT-Lancet 的建
議上限(一天至多 1 杯),建議應適度調整;另外蛋白質食物雖指出次分
類的優先順序,但對於各種蛋白質食物並未指出份量,建議應有較明確
的量化建議;此外,堅果種子列於油脂類,易造成應用上的困擾,其營
養素特色、味道、型態均適合列入蛋白質豐富食物,建議移至蛋白質類
以增加植物性蛋白質食物之選擇。以上建議均需經過專家之共識討論與
修正。
73